睢阳区人社局:强化充分就业社区建设 书写更高质量就业民生答卷
就业是民生之本,夯实基层就业服务是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基本保障。社区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在推动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提高群众对就业工作满意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睢阳区人社局坚持以人为本,秉承“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发展理念,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载体,充分发挥社区在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的前沿阵地作用,挖掘开发就业岗位,扶持更多社区居民就业创业,着力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目前,府前社区、宾阳社区、京港社区等10个社区被评为“区级充分就业社区”,雪苑社区、天祥社区、商都社区、书苑社区等13个社区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银河社区上报省厅为“星级充分就业社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作为深入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抓手,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城区6个街道办事处均同步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严格按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方案要求,配置了专职工作人员,制定了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和工作职责,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健全了失业人员登记、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等“四项基础工作制度”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实体、求职、安置、培训、就业创业证发放等“十本台帐”,保证了就业再就业工作有章可循和有序开展。
二是搭建求职平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关键是就业岗位开发。除了定期举办的“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等固定招聘活动外,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公告板、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做好就业创业援助政策宣传,对重点人群进行“点对点”宣传,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到家;定期组织人员深入辖区企业、商户、商场超市,深入摸排用工信息,掌握确定一批固定岗位信息,通过门户网站、基层就业平台、社区微信群等平台,定期推送发布用工信息,满足不同群众需求,促进供求有效对接,引导群众家门口就业。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12803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5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83人,分别超额完成市下达我区预期目标任务的160%、133%和151%。
三是开展精准培训。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契机,采取社区、街道组织,公办和民营培训机构结合的立体培训体系,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单一、再就业困难的状况,结合劳动者培训需求,坚持以“围绕就业抓培训、抓好培训促就业”为指导,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培训,提高群众就业能力,2022年共培训33886人次,占市下达任务19000人次的178.3%,新增技能人才16953人,占市下达任务15500人的109.3%。
四是兜底安置保障就业。对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一对一帮扶,通过了解就业意向、推荐岗位、实行就业帮扶等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对申请零就业家庭、4050公益性岗位人员,通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失业人员家中走访,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人员及时安置就业。全年动员企业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10个,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6个,真正实现了对“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清零。
五是突出重点吸纳就业。指导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等重点人群有效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监测体系,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及时掌握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认真执行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认定一批就业见习基地,推动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帮助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并对自愿参加就业见习的给予就业见习补贴。2022年,认定就业见习单位11家,吸纳就业见习人员149名,发放见习补贴69万元,先后为78名创业人员发放创业补贴39万元,为19名离校未就业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5700元。
下一步,该局将继续严格要求,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摆在就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高标准、精服务的要求,督促各街道办事处、社区进一步规范就业创业台账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升街道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切实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引向深入,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