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411403K25474814A-syqrmzf-00000203 | 发布机构: | |
成文日期: | 2023-04-11 | 有效性: | 有效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关于商丘市睢阳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和外部环境,全区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锚定商丘市“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实施“十大战略”,打造“七个强市”,致力“产业倍增”,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落实惠企纾困一揽子政策,经济运行呈现总体稳定、稳中向好态势。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37.1亿元,同比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1.5亿元,同比增长2.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2.8亿元,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71元,同比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0元,同比增长6.6%。
(一)稳经济政策措施有效落实,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致力防疫情、保生产、稳经济,以“四保”白名单体系为抓手,以包保干部驻企服务为保障,推动双线运行,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防控对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物流畅通、商贸服务的影响,有效应对了疫情冲击。工业发展呈快速增长态势。1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305.1亿元,同比增长6.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9.9亿元;新入库“四上企业”78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高,减负纾困力度明显加大。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约8.5亿元。统筹推进重要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落实粮食、成品粮油、猪肉、蔬菜等重要商品储备调节机制。
(二)聚力转型创新发展,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再迈新台阶。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2家,睿控仪器仪表、国龙新材料荣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称号,新培育省级“高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中联玻璃被评为省制造业头雁企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新建5G基站1200个,新建及改造5G塔杆1300个,上云企业累计达到120家。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助推绿色产业发展。目前已拥有2家省级智能车间和1家省级智能工厂。
(三)投资力度持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坚持“项目为王”,滚动开展“三个一批”,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稳定增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2022年争取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各类资金14.42亿元。全力开展稳经济重大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26个,其中省级重点项目9个,市级重点项目73个。已开展七期“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活动,共实施项目88个。东霞服装产业园、金泰人防、荣邦建材等43个项目已建成或投产运营;凯盛科技4×1200t/d光伏压延玻璃、力量钻石研发中心、中科合创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四)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区域经济稳步发展。实施枢纽能级巩固提升行动。不断完善区域网络运输体系,S207、S209、清凉寺大道南延全线通车,神火大道南延、S316等交通干线进展顺利,基本形成“四纵四横”循环交通网络。中心城区修建市政道路27条,文庙路、帝喾路实现通车,环城高速商丘古城站建成投入使用。大力培育以城市综合体为载体的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入驻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达57家,年实现税收1.17亿元。古城焕发新活力。修复修缮古院落20个,修建改造道路78条和8个生态停车场,北关大街全线贯通。归德府城墙、西门城台等项目建设顺利。先后引进特色美食、特产商铺等优质业态30家,精心打造了“T”字型步行街;古城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全区粮食总产量17.2亿斤。菜篮子产品不断丰富。蔬菜产量72万吨,生猪出栏62万头。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8个,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05家,拥有省级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认证品牌农产品31个。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做到“四个不摘”,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搭建“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农村集体产权交易行为更加规范。
(五)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区级1408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可办,全流程网上办理事项达1274项,基本实现“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施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等改革举措,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初次申领发票、公章刻制等事项4个小时办结。总面积8200平方米的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址建成启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力推进。推行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制度,把信用分级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结合。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云签约项目78个。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全年进出口贸易2.2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198万美元、省外资金93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六)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0.41%。大沙河包公庙国(省)断面和杨大河省控断面年度考核达到国家标准。土壤环境整体稳定,未发生土壤污染问题。全面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中联玻璃获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落实“两高”项目会商联审机制,依法依规审批新建“两高”项目。对凯盛科技4×1200t/d光伏压延玻璃项目完成三级四部门会商联审和听证工作。推进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已拥有国家级节约型机关单位20家。
(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疫情防控科学精准。严格落实“四方责任”,从严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行动,培养技能人才2.8万人,新增就业1.6万人。推进实施学前教育扩容工程,府前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12所,并荣获商丘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健全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区拥有二级医院6家、公立医院22家。619所村级标准化卫生室通过达标验收。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及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资金6802万元,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安全生产有序推进,各类消防安全隐患开展排查消除工作,实现了全区安全隐患清仓见底。重点推进扫黑除恶、雷霆行动、平安守护等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发展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部分中小微企业发展困难,外贸企业订单缩减;科技投入和人才不足,创新能力较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相对滞后,带动能力不强;社会管理任务繁重;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等。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蓄势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锚定“两个确保”,聚焦“十大战略”,围绕“七个强市”,实施“七大行动”,全面落实“1234N”总体发展思路,一手抓“防风险,守底线”,一手抓“保重点,促发展”,聚焦“富财政、强产业、保民生”,统筹推进“古城保护利用、高新区优化升级、中心城区核心带动、乡村振兴”,坚持“六项工作机制”,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加快推进睢阳高质量、大跨越发展。
根据总体要求,综合研判宏观经济形势,统筹考虑发展潜力和现实需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 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向好运行。推进政策措施落实见效。紧盯中央在党的二十大后释放的系列政策机遇,紧盯全年目标,突出重点工作,加强政策研究,因地制宜挖掘政策潜力,用好用活政策红利,全面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加强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趋势的预研预判、运行指导和调度管理。在落实惠企纾困政策和着力涵养税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底数,深入挖潜税源增收,确保应收尽收。全力稳住市场主体和就业。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和“企业服务日”活动,强化纾困政策支持,精准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活力。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确保政策红利惠及更多企业。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常态开展促进转移就业等公共服务,提升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启动“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全面评估“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认真总结推进规划实施的经验做法,深入剖析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发展环境变化,提出改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和建议,持续推动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施。
(二)坚持转型升级,提升发展优势。立足产业新城和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两大定位,大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全力推动凯盛科技和力量钻石两个百亿级项目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挖潜能、提质量。依托中联玻璃、力量钻石、国龙新材料、豫膜环保等龙头企业,持续强链延链补链,打造百亿级新材料产业园。支持华润雪花、饮之健、锦华包装、睿控科技等企业扩大产能,做好“小升规”企业培育和“四上企业”入库工作。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紧抓神火大道南延机遇,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增强优质项目承载能力。加快推进静脉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房地产业和总部经济,着力招引银行保险等金融保险机构落户我区。加快推动绿色农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推进万头育肥牛项目和年出塘200万只甲鱼养殖项目建设。扶持纺织户外服装、食品加工、板材加工等乡镇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三)坚持项目为王,强化发展保障。围绕“项目为王”谋发展,持续加强重点项目招引储备,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明确目标任务,突出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落地,发展实体经济,招引一批工业和制造业项目,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深度聚焦古城保护、高新区优化升级、中心城区核心带动、乡村振兴四个板块,2023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30个,年度计划投资246.1亿元。其中,纳入省级重点项目13个,市级重点项目93个。加快推进凯盛科技4×1200t/d光伏压延玻璃、力量钻石研发中心、豫东金属新材料智造产业园、上海巨宝智能光学分选新材料、中电环保焚烧垃圾发电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加强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力度,实施清单式管理,落实区级领导分包机制,推动在谋项目加快成熟、前期项目加快落地、在建项目加快投产、投产项目加快达效。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准确把握国家和省政策支持的机遇窗口期,加强中央预算内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和中长期贷款项目等谋划储备,确保做到项目等政策、项目等资金。加大37个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和146个专项债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积极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为企业开辟多层次融资渠道。
(四)坚持城乡统筹,优化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交通、电力“先行官”作用。突出抓好神火大道南延工程、工业大道西延工程和S317道路建设,确保尽快实现全线通车。加快推进110千伏罗庄变电站、香君变电站、商都变电站电力工程建设,提升电力能源保障水平。突出中心城区核心带动作用。按照“四化”“四宜”城市建设要求,全力推进道路、电力热力等基础设施和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5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高标准实施积水点改造、窨井盖整治、断头路打通等工程,协调推进智慧停车场建设。加快5G场景应用,抓好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围绕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壮大金融保险、商务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完善现代商业、餐饮休闲、星级酒店等城市商业功能。加快推进总投资45亿元的新城吾悦广场项目建设。坚持“有效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对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不断完善古城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推动古城商业业态优化提升,重塑古城景区文旅主题商圈。
(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守好粮食生产底线,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产量15亿斤以上。抓住国道、省道和新开通快速通道黄金交汇机遇,加大对中石化、中石油和大型仓储物流项目的招引力度,突出抓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和乡镇中小型冷库建设,重点推进西部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吉航电商云仓储中心、闫集镇农资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为抓手,抓好农村联网公路、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文化、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发展。
(六)坚持改革开放,增添发展活力。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充分运用市场化招商手段,集中开展全产业链招商、整产业园招商。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推进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先进行列。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全面落实《睢阳区2023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方案》,健全完善“企业回访”“首席服务官”“网格化服务”等工作机制,履行好政府服务职能,推进政务服务优化升级,着力解决营商环境背后的作风能力问题,致力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力打造睢阳区亲商、富商、安商的优良营商环境。
(七)坚持增进民生福祉,守牢发展底线。加大就业保障力度。落实落细稳岗拓岗和促进就业政策措施,新增技能人才2.1万人。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500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00人。提升教育办学质量。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不断提升教育办学条件。加快推进第二实验小学西部校区建设步伐。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持续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重点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快推进“五医联动”改革,聚焦“一老一小”,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养老、托育服务基础设施。力争区中心敬老院年内投入使用,加快推进智慧民政养老服务中心、精神康复中心和重度残疾人照顾中心、西部新城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个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尽快开工建设。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联防联控,确保优良天数持续增加。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科学精准、依法稳妥处置房地产领域风险,全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坚决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提升应急处置基础能力,统筹做好防汛抗旱等工作。健全完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常态化开展消防执法检查,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做好社会综合治理、平安建设、食品安全、防灾减灾、对口支援、双拥等工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