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无障碍阅读
手机版
站群导航

商丘市政府网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区政府(管委会)

中国政府网 河南省政府网 商丘市政府网

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政策>政府文件>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索引号: 11411403K25474814A-2020-00358 发布机构: 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效日期: 2020-09-12 废止日期:
文 号: 商睢政办〔2020〕14号 所属主题: 政府文件

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睢阳区加快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12 浏览次数: 【字体:

解读: 《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睢阳区加快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政策解读

商睢政办〔2020〕14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睢阳区加快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9月12日    

     

睢阳区加快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

为加快推进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场景融合应用,培育5G新产业新业态,促进网络强区建设,依据《河南省加快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豫政办〔2020〕20号)及《商丘市加快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商政办〔2020〕18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

2020年底,5G基站数量达到500个,商丘铁塔新建和改造5G基站站址达到550个。5G网络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和垂直行业应用场景按需覆盖,5G用户突破30万户;5G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建成一批5G应用场景试点示范项目。

2021年,5G基站数量达到800个,商丘铁塔新建和改造5G基站站址达到850个。中心城区网络覆盖进一步优化,实现乡镇、农村热点区域覆盖,5G用户突破40万户;5G产业链进一步延伸,5G应用取得初步成效。

2022年,5G基础网络和研发创新基地、生产制造基地、应用示范基地、信息安全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5G基站数量达到1200个,商丘铁塔新建和改造5G基站站址达到1300个。网络实现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基本满足应用场景需求,5G用户突破55万户。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高质量的5G网络。

1.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大5G网络建设投入力度,力争2020年9月底前实现5G独立组网商用,建设覆盖广、速率高、体验好的5G精品网。(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商丘铁塔睢阳分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落实5G建设配套需求。积极推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等所属设施,公路、绿地、绿化带、广场公园、大型场馆、景区、产业集聚区、生态食品园区等公共场所向5G基站建设免费开放,推动通信杆(塔)、管道与市政、交通、公安等行业的杆(塔)、管道资源共建共享。因规划调整确需迁移通信基础设施的,严格落实《河南省电信条例》《河南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省政府令第165号)相关规定。(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教体局、睢阳住建分局、区交通运输局、睢阳公安分局、区卫健委、区文化旅游局、区市场监管局、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商丘铁塔睢阳分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加快5G产业专项债项目储备申报工作。专项债是地方政府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各有关部门要抢抓专项债进一步向5G产业项目重点倾斜的扶持政策,紧盯中央投资动向,积极申报国家5G产业试点示范项目,用足用好政府专项债,推动5G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精心策划梳理5G产业项目,把5G产业项目充实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实,要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给予我区更多专项债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

(二)大力发展5G产业园区。

着力推进5G光电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围绕5G基站、光电玻璃设施配套产品,逐步形成5G智能配套产业园区。突出商鼎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号”的引领作用,招引一批5G领域光电制造业,立足产业基础,发展产业链条,支持发展滤波片、准直器、手机玻璃等重点产业。突出高端带动和集群发展,积极引进5G天线、射频模组、国产5G终端、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或重点项目。促进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全过程,与供应链上下游全面、深度融合,打造全国重要的5G光电产业园区。落实招商特殊优惠政策,税收实行3:7分成(产业园区为3成,招商引资单位为7成)。(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金融服务中心、睢阳生态环境分局、睢阳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深入拓展5G应用场景。

1.推进“5G+智能政务”。以“一网通办,一次办成”为工作目标,依托大数据、云服务、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推动5G融合应用于“党建+一中心四平台”。打破固有思维,转变工作模式,积极探索“线上办为常态、线下办是例外”的业务办理新机制,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打造“5G+智能政务”体验区。通过5G信号部署、5G高清直播、5G政务远程审批,利用5G终端开展高精度信息采样和大数据智能分析,实现“不见面审批”,打破政务服务时空限制,全面提升智能政务水平,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线上“非接触”监管,在移动巡检、执法系统及视频报警平台建设中,普及5G图传设备终端和警务终端,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和执法纠错机制,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减少不当干预。在消防、安防、安全生产、应急等领域,建设基于5G网络的移动监视、遥控、报警联网系统,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空巡、车载监控测绘等,对综合执法涉及的土地、河道、交通、景区、工程、违建等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动态监控,进一步突破固定监控抓拍方式,利用AI识别取证技术,实现“非现场执法”目标。(责任单位: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应急管理局、睢阳公安分局)

2.推进“5G+智能小区”。以建成的南部安置区为试点,在安置区基础配套建设中,提前谋划,全盘考虑,科学布局,统筹考虑5G信号塔选址、管网建设、公共区域监控、单元门订制、门禁设置等工作,不做重复施工,不浪费人力财力,争取施工“一遍净”,真正通过智能社区建设,为社区建立一层牢固的安全防护体系,为居民的居住通行带来更多便利。(责任单位:区市政建设局、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区应急管理局、睢阳住建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3.推进“5G+智能城管”。加强与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企业深度合作,注重智能人才队伍建设,绘制好智慧城市蓝图,加快实现“数字城管”向“智能城管”转型升级。推进不同部门、不同领域间职权优化整合,打造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性网络应用指挥监督平台。运用5G视频监控网络,打造5G环境下的城市综合执法、环境卫生、环卫设施、垃圾分类、城区河道、公共厕所(基础设施)、生活垃圾处置费用征收、应急处置等管理系统,构建完善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财政局、睢阳生态环境分局、各街道办事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

4.推进“5G+智能制造”。继续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3年时间新建智能工厂3家、智能车间10家以上。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积极打造纺织服装、食品、新型材料、光电产业园区等细分行业平台,构建覆盖制造业的平台体系,提供设备和产品优化、社会化资源协作、测试验证、产业生态孵化等支撑服务。(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委、睢阳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商丘生态食品园区睢阳区管委会)

5.推进“5G+智能医疗”。融合利用5G技术,加快推广“互联网+医疗”和远程医疗、智能医疗等新兴医疗技术。利用5G科技实现卫生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电子就诊支付。(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医疗保障局、市第四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

6.推进“5G+智能教育”。打造“政产学研用”全链条产业,实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全覆盖。成立应天智能教育研究院,搭建“5G+智能教育”大平台,引进智能教育高端人才,打造“5G+智能教育”研发团队,实现以才引企,才企融合,形成“5G+智能教育”全链条产业。(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市二高、市四高等教育机构)

7.推进“5G+智能商务”。推动“5G+物联网+人工智能”融合应用于物流行业,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应用“5G+VR/AR+4K/8K”超高清显示技术,打造智能文化旅游、超高清视频、动漫游戏、互动影院等应用场景。深化5G技术在网络购物、虚拟点餐、智能售卖、智能停车、智能家居等服务领域应用,打造一批5G环境下的数字街区,积极推进5G互联网融媒体基地建设,促进新型信息消费。(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交通运输局、睢阳住建分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8.推进“5G+智能文旅”。应用物联网、云计算、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整合和激活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旅游资源和信息资源,服务公众、企业、政府等面向未来的全新旅游形态。以通信与信息融合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体系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实现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游程进入触摸时代。在自动导游、景区安全监控、电子票务系统、游客来源统计系统、虚拟景区(CR、AR),车流量统计分析系统、电子商务、消防、景区环境监控等方面,充分体现“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管理智慧”和“旅游营销智慧”。(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商务局)

9.推进“5G+智能农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融合应用,以病虫害防治、土壤成分检测、温湿度监测、农机作业、农机管理、冷链物流等为重点,全面提高农业自动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探索5G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应急指挥等领域的应用。(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园林绿化局、区市场监管局、睢阳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10.推进“5G+智能环保”。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加强大气、水、声等环境自动监测体系建设,推进数据自动采集、展示和分析,充分掌握气、水环境各项污染因子指标及所有排污企业在线监控数据等信息,通过监控平台准确把握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完善大气质量监测管理,以2个国控考核站点、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空气质量站、重点企业和施工工地的在线监控、用电监管和门禁系统等数据为支撑,对全区实时环境数据汇总研判。完善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提升水环境监测管理水平。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通过生态环境、气象、水利、交通、工信、农业等部门信息共享,建立全区环境网格化监管平台,实现环境监管区域全方位、无死角、无缝隙管理。(责任单位:睢阳生态环境分局、睢阳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水利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园林绿化局、区气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11.推进“5G+产业园区”。依托商鼎通信智慧产业技术项目,引进5G上下游产业链、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及技术人才导入产业园区,打造智能园区产城融合和赋能新基建标杆项目,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转型;重点推广产业园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智能、无线通信等新技术应用;推进产业园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园区、网络园区、智慧园区5G建设,提升产业园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责任单位:睢阳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商丘生态食品园区睢阳区管委会、区工业信息化局)

12.推进“5G+智能安监”。强化5G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全域监测体系,打造风险监测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完成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监测系统、多模融合移动应急通信系统、“互联网+监管”和在线服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5大系统的建设,实现网络通信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推进风险智能研判预警、智能辅助指挥、装备现代化、监管监察现代化。建设工业园区基础信息库,构建“一园一档”“一企一档”,提高精细化监管水平。(责任单位:区应急管理局、睢阳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商丘生态食品园区睢阳区管委会)

13.“5G+智能税收”“5G+智能自然资源”和“5G+智能交通”。国家和省市将会出台相关政策,有关部门要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全面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在全区尽早实施和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区税务局、睢阳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交通运输局)

(四)强化5G安全保障。

1.强化5G网络安全。加强5G基础网络安全保障,推动5G网络建设与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落实5G核心系统、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平台等新对象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提升5G应用安全防护能力。落实统一管控、灵活可扩展的身份管理机制,实现可追溯化管理,满足各类终端安全接入需求。加强5G网络安全感知能力建设,构建主动防御、在线监测、预警通报、跟踪处置一体化的安全防控体系。(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确保5G数据安全。构建覆盖5G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和销毁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5G应用场景数据安全保护,提升数据安全管理水平。依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信息治理,明确网络运营商、设备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等各主体的数据安全责任,依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工业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提升典型应用场景安全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睢阳公安分局、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要会同有关单位,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将5G产业发展重点任务纳入区政府督查事项,开展督导检查。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也要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建设5G领域人才实训基地,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创新型人才。鼓励企业采取兼职、短期聘用、有偿服务等方式,吸引5G领域人才来我区创业。开展技术服务、公共实训、技能培训,培养具有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等运用5G技术操作使用和系统维护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支稳定的智能人才队伍。

(三)强化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战略合作,推动5G技术研发中心、推广应用中心、典型应用场景项目落户我区。组织开展定向招商,吸引一批龙头企业在我区布局5G产业项目,优化完善5G产业链。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