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无障碍阅读
手机版
站群导航

商丘市政府网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区政府(管委会)

中国政府网 河南省政府网 商丘市政府网

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政策>政府文件>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索引号: 11411403K25474814A-2021-00000424 发布机构: 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效日期: 2021-08-05 废止日期:
文 号: 商睢农〔2021〕79号 所属主题: 政府文件

2021年商丘市睢阳区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小麦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14 浏览次数: 【字体:

解读:《2021年商丘市睢阳区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小麦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商睢农〔2021〕79号

为抓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小麦示范县建设,示范带动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发展,推进优质专用小麦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进一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根据《2021年河南省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小麦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小麦产业发展,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在我区各乡镇选择产业基础好、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村,高标准打造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区,带动大面积区域性均衡发展,促进稳产高产、节本增效和提质增效,带动我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规模目标。

2021年建设10万亩绿色高质高效小麦示范基地1个和睢阳区路河镇侯小元村建设100亩的试验区1个。

(二)技术目标

在示范区内形成一套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

(三)产量及效益目标。

示范区平均单产达到高于非示范区水平5%以上、节本增效5%以上,品质水平明显提高。

三、建设方式

(一)建设试验区。

在示范区域内路河镇侯小元村建设一个100亩左右的优质专用小麦试验区,重点开展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播期播量试验、氮肥减量增效试验、肥料利用率试验、高产攻关试验、绿色病虫害防控试验等。

(二)建设示范区。在路河、毛堌堆、郭村、闫集、冯桥五个镇各建1个万亩示范片区,其它8个乡镇各建设1个千亩片区。在闫集、路河、郭村三个乡镇各安排1个小麦“1+4”试验示范点区,开展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试验和节本增效、高产高效技术试验,打造成农业技术展示的窗口、学习推广新技术的平台。规模化建设10万亩示范区,辐射带动14万亩,全区达到种植24万亩中强筋专用小麦面积。

(三)示范区建设内容。

1、推行规模化种植。以统一供种为抓手,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龙头企业等为重点,以村或以乡为基本单元,推行单品种规模连片种植,每个片区不少于1000亩,实现“一村一品(品种)”、“多村一品”或“一乡一品”。

2、开展标准化生产。成立小麦技术指导组,分品种制定技术规程,每个片区明确一名技术指导员,指导农民落实配套栽培技术,开展标准化生产。重点指导农民开展深耕整地、科学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防冻害、防倒伏等技术措施。

3、发展订单生产。示范区内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组织当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经销商同域内外用粮企业进行购销洽谈,签订产销订单,实现示范区订单全覆盖。

4、推进融合发展。示范区要选择生产规模大、经营状况好、社会信誉高、带动能力强的加工企业作为牵头单位,以订单为纽带,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和农资供应、金融保险、仓储物流等企业,开展联合与合作,成立产业化联合体,构建全链条融合发展机制,并在项目安排时优先给予支持。

5、推行农业保险。示范区要组织发动示范区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加农业保险,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行大灾和完全成本保险,实现示范区农业保险全覆盖,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四、实施内容

(一)实施主体:以区农业农村局为项目实施单位,乡镇、村两级参与,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和农户集中连片种植。

(二)实施地点:商丘市睢阳区13个农业乡镇。

(三)实施规模: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区10万亩,设立100亩试验区。

(四)推广品种:在省、市推荐品种的基础上,参考近两年小麦品种表现,由专家结合我区实际选定适合推广种植的品种5~8个。

(五)推广技术:示范区内广泛推广应用成熟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实现耕、种、管、收的统一服务。小麦重点推广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土壤药剂处理、种子包衣、冬前化学除草、氮肥后移、防“倒春寒”、后期“一喷三防”等成功技术,并积极落实“两减(减肥、减药)方针。

1、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高产区域基肥大配方为21-15-9或相近配方。一般亩产大于500㎏麦田,底肥用量约为40~45㎏/亩。中高产区域基肥大配方为20-15-10或相近配方。一般亩产400~500㎏,底肥用量约为35~40㎏/亩。玉米秸秆还田地块每亩增施5公斤尿素,以加速秸秆腐熟速度。(2)一二类苗推广“氮肥后移”追肥技术。(3)实施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积极研究推广缓释肥料、生物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水溶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增强农作物抗逆应变能力,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加快施肥方式转变,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2、大力推广精细整地技术。整地时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地块必须耙实”的要求,实施大中型农机作业,耕深达7寸以上,旋耕机旋过的地再用丁齿耙耙一次,达到耙透耙匀无明显暗坷垃,无架弯暗垡,上松下实,地表平整。

3、大力推广适期播种和精量播种技术。一是适期播种,足墒下种。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适播期为10月15日-25日,严禁早播。若底墒不足,应浇底墒水,以保证足墒下种。二是亩播量一般12.5公斤左右,淤土地且整地质量较差,或遇特殊天气播期推迟的,适当增加播量。全部采用机播耧播种,三是播种深度4-5厘米,保证深浅一致,下种均匀。

4、大力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重点做好“两期一季”的防控,即:麦播期做好地下害虫、土传、种传病害;春季做好纹枯病、根腐病的防治;中后期做好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的防治。(2)做好“四个推进”,实现“农药零增长”。一是推进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普及。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强化关键环节科学用药,大力推广种子包衣、种子药剂处理、减少大田防治次数。二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以服务组织全程承包服务方式替代一家一户分散防治,鼓励服务组织更新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远程喷枪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大中型施药机械,整体提升施药作业效率,提高喷药质量和农药利用率。三是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大力推广集成推广一批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培养一批基层技术骨干,带动农民科学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四是推进施药器械更新换代。大力推广高效大中型植保机械,加快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远程喷枪喷雾机等更多高效植保机械发展,快速提高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农药综合利用率。

5、制定应急预案。加强苗情、墒情、病虫草害情况的调查,制定麦田管理应急预案,科学分类管理,做好中耕、除草、追肥、抗旱、排涝等工作,切实抓好病虫草害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等工作,要重点做好干旱、涝灾、重大病虫害、大面积晚霜冻等的应急处置工作,做到预报预测准确、处置方法得当、技术措施科学、应急效果显著。

五、资金投入概算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该项目总投资400万元,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小麦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

(二)资金用途

使用按照《河南省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豫财农〔2018〕36号)执行,项目资金重点用于统一供种、统防统治等所需的物化补贴和社会化服务补贴,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测产验收等服务补助,以及制作标牌、印刷技术资料等材料费用支出。

1.种子补贴: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实力的种业公司,严格控制种子质量,确保采购质优价廉的品种。种植户购买种子价格=种子招标价格-种子补贴价格,以种子差价款的形式补贴种植户,补贴总金额为330万元。

2.种子拌种剂补贴: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实力的农药公司,严格控制农药质量,确保采购质优价廉的拌种剂。所采药剂全部免费用于示范区内优质专用小麦拌种,拌种剂补贴金额为60万元。

3.用于标识牌、技术资料和试验示范等10万元。

六、项目实施预期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

经济效益:10万亩项目区将实行订单种植,每亩按500㎏计算,优质强筋小麦较普通小麦每公斤收购价格高0.2元以上,仅此一项,项目区可增经济效益1000万元;同时,在项目区内将推广“减量施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和“农药零增长计划”等,项目区可节约成本30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将增加经济效益1300万元。辐射带动14万亩优质小麦种植增加效益1820万元,两项合计增加效益3120万元。

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按照布局区域化的要求,将采取“成方连片、整村推进”和“专种、专管、专收、专储、专用、专销”的办法推进项目建设,能够保证和提升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着力提升我区农产品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为促进种植业转型升级提供样板和支撑。同时,能够起到“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的示范效应,从而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优质强筋小麦。通过引入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经营机制,将进一步提高规模流转土地大户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积极性,促进粮食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生态效益:项目区通过实施“减量施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和“农药零增长计划”等技术,能够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土壤污染、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环境保护,节约宝贵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七、项目实施进度

1、2021年8-9月前:选定区域、确定品种。深入小麦生产地区调研,重点对干部认识、农户意见、技术需求、存在问题、整改建议、企业需求进行座谈。确定实施地点、范围,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编制项目申报书、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小麦品种等物资招标与采购;开展小麦播种技术培训;发放补贴物资准备;制定小麦各类试验示范方案。

2、2021年10月:项目具体实施。是整个项目的关键阶段,农业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指导示范区和试验区内小麦施肥、整地、播种,高质量完成小麦播种,严格按照各类试验示范方案开展工作,为项目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3、2021年11-12月:做好冬前小麦技术指导,进行冬前化学除草。组织专家开展冬前苗情考察,提出越冬期及早春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4、2022年1-3月:抓好小麦越冬期和春季管理,搞好田间技术指导与培训,重点做好拔节水肥管理技术指导。组织开展返青期田间动态调查、组织专家开展春季苗情考察,提出春季田间管理技术建议,召开春季麦田管理现场会。

5、2022年4-5月:落实春季田间管理措施,开展小麦起身、拔节、孕穗田间动态调查、病虫害调查。搞好示范区内技术宣传培训,做好小麦中后期管理,重点做好预防倒春寒、一喷三防;组织开展小麦示范区现场观摩学习,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进行田间小麦测产验收工作。

6、2022年6月:对项目区的特高产地块,进行实际产量测定。按照各类试验示范方案,选点取样,烤种称取千粒重,计算各区域的产量。组织订单企业收购。

7、2022年7月:项目总体验收和总结。

八、组织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区成立以区长孙景权为组长的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小麦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以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的实施小组,以区农业技术业务站为主的技术指导组,负责项目的实施、检查、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

(二)统筹整合资金。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利用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全程社会化服务、农机深松整地补助、“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等项目资金,集中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区倾斜,全面提升建设水平。

(三)制定实施方案。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小麦示范基地按照《2021年河南省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小麦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实施内容、实施区域、技术路径、操作方法和保障措施等内容;试验区要制定具体试验方案,并做好试验的数据记录、整理和工作总结。

(四)强化技术指导。技术指导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和技术指导服务,采取技术指导员包镇、包村、包户的方式,开展全程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农民落实配套技术。通过开展现场观摩、技术培训、专家巡回指导、发放明白纸、建立技术服务微信群等活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技术到位率和创建水平。

(五)强化项目管理。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实施;严格资金监管,建立资金台账,规范资金使用;健全工作档案,做好相关文件、影像资料、试验数据、测产结果等归档立卷;项目实施区域要统一树立河南省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小麦示范基地县标牌;项目实施完成后,要认真开展项目自评,并以区农业农村局的正式文件上报自评报告和工作总结。

(六)做好宣传引导。设立示范区产量目标,在小麦成熟期,组织专家进行测产验收,开展高产竞赛,推介高产典型。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项目实施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

 

2021年7月14日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